查看原文
其他

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廿二史札记》

易明 善本古籍 2022-04-04

《廿二史札记》又名《二十二史札记》,清代著名学者赵翼著,三十六卷,补遗一卷,总计条目约六百余条,内容以研究历代正史为主。与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为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赵翼(1727—1814年),字云崧(一作耘讼),号瓯北,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清中期著名的史学家、诗人、文学家。他与同时代的袁枚、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历任军机处内阁中书、翰林编修、广西镇安知府、广州知府等职,官至贵州贵西兵备道。后辞官,主讲于安定书院。赵翼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其主要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瓯北诗钞》、《瓯北集》等。

《廿二史札记》为作者读史之笔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赵翼辞官致仕,闲居无事,读书写书自娱。系对《史记》、《汉书》直至《明史》等历代正史进行考证之作。因《唐书》、《五代史》均为新旧两部,故书名虽称“二十二史”,实际涉及到的为二十四部,即今天常说的“二十四史”。他披阅廿四史就达3200卷,加上正文和夹注中引用的稗史笔记4000多种,工作量浩瀚。赵翼从40多岁动笔,到嘉庆元年(1796年)方才完成。《二十二史札记》编目按二十四史之先后分卷,每卷以类相从,并各立标题,共为609题,题目大多标新立异,一针见血,如“东汉诸帝多不永年”、“武后纳谏知人”、“明初文人多不仕”的专题。其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其书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乱兴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非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

赵翼考证的主要方法,如同他自己所说:“多就正史纪、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订正焉”(《廿二史札记小引》)。在书中,赵翼分析了各朝正史编纂得失,评判诸史之优劣;考辨订正各史史实的谬误,阐明诸事之真相,反映了他的考史造诣。他考史的重点,不只停留在对史书文字的校订,更侧重于对史书内容异同和得失的考订。他考史的资料来源,大多为正史,兼或引证杂乘稗史。其考证方法多以正史证正史,兼用本证、互证及理证等方法。赵翼特别重视历史撰述中所记史事的真伪,提出撰史要谨慎从事,“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他认为不可将历代修史时弃而不取的史料,作为信徵之用。不为猎奇而放弃严谨,是他治史的严肃之处。赵翼对“二十四史”的品评,“皆综其要义,铨其异闻,使首尾井然,一览可悉”,历来被推举为读史的入门之书。

《廿二史札记》流传的版本主要有嘉庆五年赵翼的自刻本,收入《瓯北全集》,称为湛贻堂本。后来翻刻本很多,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州广雅书局和光绪二十八年湖南新化西畲山馆刻印的二种为最佳。一九三七年商务印书馆据《史学丛书》本排印,列入《丛书集成》;一九五八年再版过一次。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据《瓯北全集》原刻本,校正商务印书馆旧版重印。一九八四年王树民先生以《瓯北全集》原刻本、光绪二十六年广州广雅书局本和光绪二十八年新化西畲山馆本三本互校,择善而从,著成《廿二史札记校证》(1984年中华书局版),是一部有价值的校证本。(易明)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